内分泌科 王景峰
能活到到八九十岁的糖尿病患者,一般有这7个特征,快看看你有几个!
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差异非常大,有人五六十岁因为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去世,有人八九十岁,仍然可以带病独立生活。总结长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经验,他们大多有这7个特征,快看看你有几个?
1. 会吃,有节制
以控制血糖为目标,确定适合自己的食物种类和摄入量,满足自身健康需要:
主食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杂豆类、蔬菜等为好,水果限量;
每餐都有蔬菜,每天总量应达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每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
在上述饮食原则的基础上,规律进餐,合理加餐,定期做营养咨询,评估自己的身体状态,接受个体化的营养指导。
2.勤快,爱运动
研究发现,长期运动12-14年,糖尿病病死率可显著降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成年糖尿病患者联合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以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控制。
有氧运动又叫耐力运动,指身体大肌群参与的、较长时间的持续运动,这类运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有氧氧化产生的,如快走、跑步、广场舞、太极拳、骑自行车、游泳等。
抗阻运动指人体调动身体的骨骼肌收缩来对抗外部阻力的运动方式,包括增加骨骼肌的力量、耐力、爆发力和体积的身体活动或运动,如利用自身重量的深蹲、平板支撑,利用特定训练器械的弹力带、杠铃、哑铃或固定器械等。
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时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而不急促),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运动间隔≥48小时。
3.每隔一段时间,找医生检查调药
糖尿病病程长,呈进行性发展,用药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动态调整,所以说每年的定期复诊不可少。
不随意更换药物:各种不同糖尿病的用药机理不一,适用人群各异,一味追求效果,随意更换用药种类,不仅难以达到效果,反而可能损伤机体功能,甚至引起血糖紊乱,更难控制。
不随意停药:即使自我监测血糖恢复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药,这种情况容易引起反跳现象,在擅自停药后血糖异常成都较治疗前甚至更严重。
4.每周都监测血糖
糖控制得好坏,不测怎么能知道,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监测血糖。如果你正在服用口服药治疗,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你正在注射基础胰岛素,应重点监测空腹血糖;如果你正在注射预混胰岛素,应重点监测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当怀疑有低血糖时,应随时加测血糖。
单纯测血糖还不够,因为测血糖本身并不会改善糖代谢状况,需要分析测试的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调整个体行为和治疗方案,才能使血糖监测成为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工具。
5.尽量不让外界影响自己的情绪
焦虑、悲伤、生气、害怕等情绪,任何一种情绪波动均会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持良好的血糖,可以通过以下4个方法来调整情绪:
克制法:靠意念提醒自己不要发火,遇事不着急,慢慢来。
转移法:当血糖没有控制好或发生并发症后,将注意力转移至其他方面,如种花、养鸟、旅游、练操、跳舞、打拳等一些适宜的活动,积极配合医师治疗,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释放法:经常找人倾诉不愉快的事,避免情绪压抑,有时接受同病相怜的糖友的开导,比医师的告诫往往更有效。
自律法:除了饮食、运动、药物、监测需要凭自己的毅力坚持外,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困难也需要泰然处之,善于排解,将心情始终处于愉快轻松的状态,更有利于应对糖尿病。
6.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的一句古训,对付糖尿病也能用得上。糖尿病教育即学习糖尿病知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通过学习糖尿病知识,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延长患者寿命。仅学习糖尿病知识还不够,只有通过实践,把知识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的益处。
7.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医学研究表明,通过定期体检了解个体的健康状态,帮助健康风险因素的筛查和疾病线索的早期发现,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早期诊治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病情不同,检查项目不一样,建议请专科医生开具个体化的健康体检项目。
上述7个方法,糖友你做到了几个?
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心理健康、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和预防并发症,又称为治疗糖尿病的“七驾马车”,驾驭好这七匹马,才能真正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长寿。
☆ 24小时急救电话:
0374-6416110
0374-6419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