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葛华健医院
CHANGGE HUAJIAN HOSPITAL

医疗设备
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
来源: | 作者:长葛华健医院 | 发布时间: 2025-02-11 | 365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下是关于医用血管造影 X 射线机的详细介绍:

工作原理

利用 X 射线穿透人体组织的特性,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使血管在 X 射线下能够清晰显影。造影剂能够改变血管与周围组织对 X 射线的吸收差异,从而帮助医生观察血管的形态、结构、走行以及血流情况,判断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堵塞、畸形、动脉瘤等病变。

结构组成

  • X 射线发生系统:包括 X 射线管、高压发生器等,用于产生高强度、高质量的 X 射线束。X 射线管是产生 X 射线的核心部件,高压发生器则为 X 射线管提供所需的高电压。

  • 成像系统:如影像增强器、数字平板探测器等,将穿过人体的 X 射线信号转换为可见的图像信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医生观察和分析。

  • 机械系统:常见的有 C 形臂、导管床等,用于支撑和移动 X 射线源、探测器以及患者,以实现不同角度和位置的成像需求,方便医生全面观察血管情况。

  •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 X 射线机的各种参数,如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等,同时协调各个部件之间的工作,确保成像过程的准确和稳定。

  • 图像处理系统:对获取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如对比度增强、降噪、血管三维重建等,提高图像质量,为医生提供更清晰、准确的血管信息。

临床应用

  • 心血管疾病诊断:冠状动脉造影可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分布与变异情况,了解病变的解剖特征和功能异常,是诊断冠心病的 “金标准”;主动脉及周围动脉造影能显示主动脉及周围动脉血管分支体系,帮助诊断动脉狭窄、闭塞、扩张、夹层等病变2

  • 脑血管疾病诊断: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直观观察脑血管的情况,对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诊断脑血管疾病、评估脑血管功能的金标准。

  • 外周血管疾病诊断:用于评估下肢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外周血管的病变,如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

  • 介入治疗:在诊断的同时,还可进行介入治疗,如动脉溶栓术、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血管栓塞术等,实现对血管疾病的治疗。

设备优势

  • 高清晰度成像:能够提供精细、清晰的血管图像,分辨率高,可显示微小的血管病变,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 实时动态观察:可以实时观察血管内造影剂的流动情况,了解血管的功能状态,如血流速度、血管弹性等,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 定位精准: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 X 射线源和探测器的位置和角度,实现对目标血管的精准成像和定位,便于医生进行介入操作。

  • 多功能一体化:集诊断与治疗功能于一体,减少了患者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转移,提高了诊疗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操作注意事项

  • 检查前准备:患者需提前预约检查,检查前 6 小时禁食、禁水,1 小时前给予镇静剂,并做好造影剂和麻醉剂的过敏试验。医生会提前准备好抗凝血的药物,给患者静脉输液行全身低肝素化。

  • 检查过程:患者需遵医嘱平躺于检查床,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剃毛、消毒,注射局部麻醉药物,然后在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向动脉注入含碘的造影剂,在造影剂通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时分别拍摄,通过 X 线进行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

  • 检查后护理:造影结束后,拔除穿刺插管,随即压迫止血至少 15 分钟,然后用纱布加压包扎。患者需遵医嘱平卧 6 小时,穿刺侧肢体伸直,保持下肢制动 24 小时,同时要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等情况。